肿瘤标志物是一类应用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而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物质,这种物质与肿瘤有关,是目前肿瘤病人的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常见的指标有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等。作为一项肿瘤筛查内容,现在常见的常规体检项目中也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不管是常规体检还是肿瘤患者的例行检查,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往往都会产生恐慌心理。

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应该怎么办

肿瘤标志物确实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存在,而且某些肿瘤标志物的高低还能反映肿瘤分期的早晚和肿瘤负荷的大小。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肿瘤有非常特异的达到100%的标志物,没有一项肿瘤标志物能100%查出肿瘤患者。实际上很多肿瘤标志物特异性比较低,通过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来筛查肿瘤有时好比大海捞针。


既然是查肿瘤的指标,一旦指标超常,总是会让人特别紧张,有些人甚至一看到指标不正常就直接把自己和癌症挂上钩。肿瘤标志物虽然能够在肿瘤筛查中起到预警作用,但不能作为肿瘤的主要诊断依据。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可见于非肿瘤疾病:比如慢性肝炎、前列腺增生、子宫内膜异位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都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而男性吸烟或女性月经来潮也会出现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升高。患有肿瘤,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高。现在,特异性最高的用于检查肝癌的甲胎蛋白(AFP)的特异性也只有70%-80%,换句话说,在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70%-80%左右的患者会产生肿瘤标志物超标的现象,剩下还有20%-30% 的患者,肿瘤指标是正常的。 

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只有持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才能作为判断依据。如果之前有肿瘤病史,或者在随后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进行CT、B超等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如果在体检中一次检查结果某项肿瘤指标轻度升高,不必过于紧张,应找专科医生加以分析,先排除一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在一到两个月后再复查。如果动态检测结果继续升高(一般认为检测值升高25%以上才有意义)则提示可能存在肿瘤,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轻度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不是太多),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可考虑进一步检查,或者动态观察,不要过于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应尽快就医。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异常增高的肿瘤标志物判断体内的肿瘤载荷。在临床中常常遇到肿瘤病人拿着具有异常增高肿瘤标志物化验结果惶恐不安,要求积极进行化疗或放疗等抗肿瘤治疗。目前的研究显示,对于大多数肿瘤来说,化疗或放疗并没有能够明显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国的过度医疗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于那些没有发生在肺或肝脏等重要脏器上的肿瘤,并不会在短期内影响生命,而化疗可以引起的肝功能损伤或衰竭及骨髓抑制;放疗多引起放射性炎症,或引发第二肿瘤;因肿瘤标志物增高而采取的过度放化疗往往得不偿失。有经验的中医临床医生采用传统中药进行降低肿瘤标志物治疗,不仅对肿瘤患者有效,对于非肿瘤患者某些不明原因的肿瘤标志物升高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