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讲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指的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多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在紧急或危重情况下,往往为首选用药。激素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数化疗方案包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包括淋巴瘤在内的血液肿瘤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激素类药物,但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因其调节糖类代谢的功能最早被人们认识,故称为”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直接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影响免疫细胞在人体的分布和对抗原的应答,同时还能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和组织胺的合成,抑制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抑制B细胞释放抗体,稳定溶酶体膜等,所以糖皮质激素能够发挥免疫功抑制功效,这是其作为抗炎药物的基础。

现代研究表明,某些中药,特别是温补类药物,比如人参、党参、熟地黄、白芍、甘草等表现有明显的类糖皮质激素作用,在临床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能产生免疫抑制效应。人参、熟地等药物在历史记载中,相当多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可以使危重的病情得到缓解,而激素类药物某些情况下也能发挥急救功效,不排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机制联系。

与糖皮质激素一样,温补类中药虽然能够在病情危重时缓解症状,但如果长期应用也可能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对健康造成危害。中医历史上有”积温成热”或”积温成火”的告诫,说明先贤已经认识到温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在某些患者一味相信温补类药物能够提高免疫力,再加上某些媒体的不当宣传,大有”温补成风”的趋势,比如,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六味地黄丸”可以作为补肾药长期服用,但如果考虑到其药物成分的类激素作用,在没有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就可能对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伤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